聽,是一種可以學習的能力,

如何訓練我們的耳力,判斷樂音好壞?

聽聽鑽研聲音 30 年的 Jack 分享秘訣。

「聲活美學」創辦人Jack(陳宏遠)在前兩期分享了「好聲音」的三大要素:一要既單純又豐富;二要頻寬夠寬、動態夠大;三要有立體感、穿透性。

但,如何訓練自己的聽力,來判斷聲音的好壞?

Jack 認為,學會聆聽聲音的品質,是一種需要長時間累積的能力。

音樂家通常從小學音樂,學習樂器的時間比較長、比較深,接觸樂理也比較多,因此對於音色的判斷和理解,可能比一般人有更多體會。

但 Jack 發現,其實並不是所有的音樂人,對於音色都有很深入的理解。

Jack 用研究聲音、訓練自己耳力 30 年的經驗,分享以下兩大技巧。

> 聽交響樂的第二樂章 – 慢板 >

Jack 說,我們人類的耳朵很容易被快節奏的聲音所吸引,但若是太快,往往就沒辦法聽出聲音的質感。

所以我們要從練習聽慢的部分開始。

樂曲演奏時,其實最難表現的通常是慢的部分。

以交響樂為例,一般第二樂章都是四個樂章中最慢的,對交響樂團指揮或演奏者來說,第二樂章也是最難表現的。

怎麼樣聽出慢板時聲音的細節變化,這對觀眾來說可能也是個挑戰。

 

因為我們人類聽覺的記憶力不是很長,聽過之後往往很快就會忘記那個感覺,所以我們可以靠聽慢的部分來訓練我們的耳力。

Jack 建議,如果你手邊正好有捷克作曲家德弗札克的第 9 號《新世界交響曲》,或舒伯特《C 大調弦樂五重奏 D956》、又或者柴可夫斯基的《小提琴協奏曲》,不妨找出它們的第二樂章慢板,細細聆聽各種樂器的單獨表現及合奏表現,單一樂器的強弱變化、不同樂器間的呼應或幫襯……,一次一次的練習聆賞,我們就更能聽出演奏者的技巧、曲子的層次和風味。

 

Jack 的第二個訓練耳力秘訣是:聽休止符。

什麼叫做「聽休止符」?休止符不是沒聲音了嗎?

來聽聽他怎麼說:

o 聽休止符,聽聲音之間的空檔 o

Jack 說,「聽休止符」就是要學習聽「聲音結束的時候」。

當聲音漸慢、漸弱,到結束時走到休止符,休止符有長有短,我們就是要去聽,在這一段休止的時間裡面,到下一個音符開始之前,它的聲音是如何慢慢慢慢出現的。

每一個樂器或每一齣音樂劇,它的聲音在結束時,到接下去的第一個音開始,以及中間停下來的時間,我們能不能把我們的注意力,專注停留在這部分,你會發覺,你聽聲音的品質完全不一樣了,因為你聽到了聲音之間的空檔。

Jack 分析道,所有音樂表演者包括演唱家,在詮釋旋律比較快或比較高亢的部分時,每個人多少都有差異,但其實差異不會太大。

差別最大的地方,往往就是他們怎麼去處理休止符。

我們要去聽每個表演者,在一段樂曲結束時,中間停多長時間?下一段是怎麼開始的?

其實這些處理手法和風格,才是他們最大的差別。

如果我們能聽出休止符中間所停頓出來、所帶來的美妙聲音,以及它聲音的細微變化,相信對我們音樂聽力的訓練,有很大的幫助。

所以 Jack 很建議大家,常用休止符訓練法來鍛練自己對於聽力的理解。

♩【聲活美學貼士】♩

訓練對聲音的鑑賞力,不妨試試 Jack 的建議,把注意力放在這兩個部分,不但更容易聽出音樂表演者的特色和風格,你也會發現,自己對聲音的鑑賞力,不知不覺已提升到新的層次!

德弗札克的第 9 號《新世界交響曲》第二樂章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既可以品味慢板的演奏細節,也可以聽到休止符前後的各種音樂美感,我們現在就來練練耳力吧!

更多聲音與生活的秘密與體驗,請和朋友分享並一起加入 

 WECHAT公眾號輸入声活美学研究室

      使用桌機閱讀可掃此QRCODE

Copyright © 2018 陳宏遠 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