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把琴的好壞,要以音色論高下,

各種有形的配件,決定了無形的音色,

它們究竟有什麼學問?

一把琴的好壞,是由音色決定的。

即便是最好的製琴師、用最好的木料和配件,或看似最好的品牌,最後都不免要以音色決勝負;而一個技巧最高超的演奏者,也可能敗在一把音色欠佳的琴上。

然而音色的好壞,是由各種因素共同形成的。

「聲活美學」創辦人 Jack,原本是個研究聲音的狂熱者,因為著迷於中國幾千年歷史的七弦琴,所以去拜師學做中國古琴;也為了研究小提琴的聲音,去學習製作小提琴技藝。

他從製琴工法的琢磨中,結合自身的聲音知識,因而更瞭解影響琴聲音色的關鍵因素。

Jack 分享了他所歸納出來的 5 個心得:

 🎻 關鍵 1. 面板與底板木料的選材

材質是影響聲音很重要的「基因」。

基本上,一個琴能夠發展出音色,不外乎是面板跟底板,面板是靠振動,底板是靠反射,這種方式一結合起來,就會讓聲音具有豐富性。

一般小提琴的面板都是以雲杉為主,底板是以楓木為主,剛好是一個軟硬的結合;中國的古琴面板大部分是梧桐或者杉木,底板大多為梓木或水曲柳,也是一種軟硬的結合。

這很像我們中國陰陽的概念,一個軟的面板幫助振動,一個硬的底板幫助反射,材質基本上就是影響聲音最重要的因素。

一般來講,今年做的琴,其木料往往可能已經放了 10 年、50 年甚至 100 年,這是因為木料放的時間愈久,聲音通常就會比較好。

為什麼?

因為木料經過歲月的季節乾濕變化、熱脹冷縮,它裡面的木質素或纖維素會隨著時間慢慢的改變,因而讓聲音的穿透性比較好。

🎻 關鍵 2. 木料的處理

木料的處理方法很多,東方和西方不太一樣。

在西方,最常聽到的方法就是把處理過的木料堆疊起來,放在乾爽陰涼處,讓木料慢慢老化。

中國在製作古琴時,傳統作法是把琴材泡在水裡,用水的力量來改變木材的特性。

木材的處理影響聲音非常大,日前臺大化學系戴桓青教授對於義大利古琴 Stradivari 做的研究,發現這些製琴師在做琴以前,可能已經針對琴材做過某種程度的化學處理,這可能就是他們處理木材的秘密。

(請參考<他,揭開義大利古董小提琴動聽的秘密!>篇)

 🎻 關鍵 3. 槽腹結構

提琴的槽腹結構對音色的影響非常大。

小提琴這 400 年來有一個很重要的槽腹結構的改變,就是在 G 弦下面增加了低音樑,低音樑會提升 G 弦音色的豐富性;而在 E 弦下面,就高音的部分增加了音柱,可以提升 E 弦音色的單純性,讓 E 弦高音的音色有一個主軸,這個聲音的主軸會比沒有裝音柱時好很多,這是槽腹結構一個很大的變革。

中國古琴在很早以前就有天地柱,天地柱就類似西洋小提琴的音柱,但是中國古琴的音柱是黏死的,小提琴的音柱是活動的。

 🎻 關鍵 4. 漆的配方與乾燥程度

每位製琴師都有自己對於漆的私房配方,每個人調配的成分都不太一樣。

小提琴一般以兩種漆為主,即油性漆和酒精漆,二者在音色上會造成非常非常大的差別,處理的程序也非常不一樣。

至於漆面的乾燥方法,為了要加速乾燥,可能會用紫外線燈照射等方式,讓漆的表面能夠硬化。

 🎻 關鍵 5. 配件

小提琴的幾個配件,對音色有影響的就是用什麼琴弦。

不同牌子的琴弦聲音是不一樣的,琴橋(琴馬)也是影響聲音很大的因素,其價格天差地別。

另外弦枕的影響也很大,包括弦枕的材質,以及拉弦板(tailpiece)的材質,甚至下顎墊的材質,都會影響琴的聲音。

所以我們需要根據手上使用的琴的音色,去搭配不同的配件,來幫助我們的琴達到更好的共振效果。

♩【聲活美學 TIPS】♩

用這5個關鍵因素來瞭解一把琴,就可能對琴的音色得到相當程度的掌握:

更多聲音與生活的秘密與體驗,請和朋友分享並一起加入

 WECHAT公眾號輸入声活美学研究室

      使用桌機閱讀可掃此QRCODE

 

封面照片來源:Photo by Josep Molina Secall on Unsplash

Copyright © 2019 陳宏遠 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