聲音有好壞之分嗎?
音樂好聽就是好聲音?
讓鑽研聲音30年的專家Jack告訴你。
不,我們不是要談「中國好聲音」,也不是要談哪個歌手聲音好聽。
我們要談的是原原本本的「聲音」這件事。你可曾想過,什麼是好聲音?
不管是樂器或是人發出來的聲音,不管曲子美妙與否,聲音品質也有高低之分的。
「聲活美學」創辦人陳宏遠(Jack Chen),對音色頻率有著天賦異稟的極佳敏銳度,致力於聲音研究 30 餘年,早期鑽研於樂器及建築聲響學,研究領域橫跨聲音、頻率、生命科學、圖形能量,目標是將與生俱來的天賦轉換為各式發明,提供人們生活的多元產品,提升音質,造福更多追求聲音極致美學的愛好者。
那麼,我們就來聽聽他的鑽研心得。
Jack 認為,好的聲音,有三個關鍵因素:
1. 好聲音,要既單純又豐富 ♪
舉例來說,假設聲音是 440 Hz(赫茲),在它最接近 440 Hz時,我們會感覺到聲音有一個中軸在,一個Core(核心),當 440 Hz的振動聲音多一些、明顯一些時,這叫單純。
什麼叫豐富呢?如果中軸很強烈,但旁邊沒有其他赫茲的聲音做輔助,那麼聲音也不耐久聽。所以在 440 Hz附近的音波,要能夠把中軸襯托起來,這樣聽起來有豐富性,但是又能夠集中。
這當然是很完美的聲音,但大部分樂器或人的聲音,比較難達到這樣的要求。大部分聲音往往集中在某個高頻上,可是很快就會衰減下去,聽起來的聲音就是乾乾的。
2. 頻寬要夠寬,動態要夠大 ♪
以小提琴的 G 弦為例,我們拉 G 弦時,可能覺得低頻部分聽起來還不錯,可是如果它動態不夠大,就很像第一點所提到的豐富性不夠;如果動態夠大,那瞬間可以達到你所要的表達性。
同時頻寬要能夠寬,聲音才會遊刃有餘,到那個程度,就會聽起來很舒服。
3. 好聲音要有立體感 ♪
我們聽聲音,一般可能是高頻上來了,就直接從空氣傳遞到自己身上。其實好的聲音是,高頻一定要能夠延伸上去,我們聽小提琴的 E 弦,它一拉上去,聲音會揚上去,高頻往上走,如果上去的過程中,突然發現它卡卡的,卡在一個地方上不去了,就代表這個琴的音色,某種程度上還是有一些缺陷的。
好琴的音色,是弦一拉,自然輕鬆就揚上去。我們拉 G 弦時,它的低頻是能夠往下沉的,聲音是往琴底下穿透下去的;所以好的聲音在你身上的感覺是,它的高頻從你上方上來,低頻從你下方過來,中頻迎面而來。
全面環繞有穿透性 ♪
當這三個因素具備時,我們聽到聲樂家演唱,即使他下面有很大的樂團在伴奏,可是他一個人的歌聲,就可以穿透樂團的聲音,所有人都聽得到他在唱什麼;如果聲音一出來就被樂團淹滅,沒有辦法穿透出來,就是缺少穿透性。
樂器也一樣,一個好的樂器,基本上樂團就算聲音再大,只要樂器夠好,它就是可以穿透交響樂團,傳遞到每個聽眾的耳朵裡。
那就是所謂的 projection(投射性),好的樂器,好的聲音,能夠投射到很遠的地方,就算你在音樂廳的最角落,都還能夠清楚聽到那把小提琴的音色,那就是好的聲音。
♩【聲活美學貼士】♩
Jack 給我們的三個好聲音的條件:
- 好聲音,要既單純又豐富。
- 好聲音,頻寬要夠寬,動態要夠大。
- 好聲音,要有立體感。
達到這三個要件,才會是有穿透性、動聽的好聲音。
更多聲音與生活的秘密與體驗,請和朋友分享並一起加入
WECHAT公眾號輸入:声活美学研究室
使用桌機閱讀可掃此QRCODE
Copyright © 2018 陳宏遠 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