嘖嘖稱奇的專訪!

「Jack 感言時間」

能讓華人世界最專業的古典音樂雜誌專訪,真是備感容幸!

專訪過後,雜誌社發行部的音樂家,也想試試我的技術在民族樂器上,是不是也會有令人驚艷的效果,還特別邀請台灣民樂團的二胡和中阮老師,帶著樂器來體驗塗層和共振器的奧妙!加上共振器的二胡,音色立馬開放悠揚,上過塗層的二胡,聲音的毛邊減少了,音質乾淨幽雅!音樂家們嘖嘖稱奇!

其實我的技術,只是還原了樂器該有的潛能,優化共振,音質優化之後,自然會有音頻療癒的功能!

演奏者本身和聆聽者一同感受音頻療癒!

聲活美學

音頻療癒的專家

(以下是專訪內容,原文刊登)

聲音,眼不可見、手不可觸,因此撲朔迷離、難以設立標準與理性量化,但卻具有撼動人心的力量。弔詭的是,人類文明發展至今,知道如何為下一代挑選好的食材與舒服的衣著,卻在面對「挑選一把好琴」上,拱手請託專家或音樂老師一同到樂器行,交由「專業」選購。

矛盾的是,孰優孰劣?最後往往也只是從相對應的預算與品牌選擇上,得到一個開放式的答案。聲音究竟有多神秘?

曾任麥格理基金公司大中華區最高負責人,陳宏遠(以下簡稱Jack)自言:「我真的是非常瘋狂,研究聲音30年,不為什麼。」從CD、音響到黑膠,為了追尋現場的聽覺標準,又投身到製琴的工藝。以自己獻身式的投入,積累而成這座廣大聽覺沙漠的一雙足跡。

材質音質

有一雙對音質差異非常敏銳的耳朵,開啟Jack 對聲音處理的大門的,是學生時期社團的一把口琴。「這是學生可以負擔的樂器,但口琴吹一吹會壞。這時開始學習動手自己打開修理,有一次修壞了,學長正好給了我一隻他汰換下來的日本製口琴。一吹發現怎麼不一樣,打開才發現原來裡面使用的是木頭,不是塑膠。」除此之外,身在當時有百人規格的「口琴樂團」中,排練室的音響、音樂廳的音響、錄音出來的音響所存在巨大的差異,也一直驅使著Jack 走上這條無止盡的探究道路上頭。「為什麼會不一樣呢?」由於申請國外建築音響研究所的學程不符,反倒開啟了Jack 處理聲音的「旁門左道」。

工作後,Jack 開始花大量的時間、精神與精力研究聲音。「我買了一套Mark

Levinson 設計的多聲道音響,讓麥克風接收原廠的『完美』調校後,坐在皇帝

座。卻意外發覺:『不好聽啊?』」這讓Jack 第一次發現:麥克風取代不了我的耳朵。科技只能達到我們耳朵聽覺的40%,還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尚未開發的沙漠。「否則,近幾年全世界第一、二線的大城陸續花數個億蓋新的音樂廳,

為何觀眾實際所聽到的效果,卻是這樣不如預期呢?」廠商們手上那張漂亮的

頻率響應成績單,真的就代表我們所聽到的一切嗎?

當時為了找到好聲音的基準,Jack 每週六都到音樂理想國聽現場演出。並且每次都選擇不同的座位,比對聽覺上的差異。「很奇怪!都是現場音樂,每個位子聽起來都不一樣。那時候江靖波先生也會上台拉弦樂四重奏,現場兩支小提琴的音色為什麼差這麼多?這讓我又跨入了『製琴』的領域。不是為了彈琴、拉琴、或收藏琴,純粹是為了一個目的—研究聲音。」以前在金融業假期,大家都去打高爾夫球,Jack 從磨刀的技術開始,對於材質的特性、處理、對聲音的影響是什麼,一樣一樣地嘗試與比對。

 

音質優化-共振器與塗層

.音質優化共振器,可依照不同樂器需求,作量身打造.

在一場受邀的音樂家聚會上,Jack 對台下音樂專家們講述自己對聲音的想法,並帶著自己車磨好的共振器,現場在一台日製河合平台鋼琴上做比對測試。「共振器的金屬、木材、塗層,都是我自己研擬的配方。」範奏鋼琴老師試奏完後,將共振器置放於鋼琴琴腳下,再次演奏相同的樂段,演奏者與旁聽的音樂家們立刻對鋼琴的變化感到相當驚奇,「觸鍵改變了,省了約20%的力量;琴的共鳴度和音量變大,也比先前敏感20 ∼30%,整體音色的表現也更加平衡。」當下,也是Jack第一次聽到共振器對樂器音質所帶來的巨大差別。不同於其他發明者的創造公式,在最終版本前會有多階段的改良,這顆六瓣金屬的共振器就是第一個設計,也是最終版設計。

「這不是什麼特異功能,想想我這30 年來對聲音的狂熱。我研究東西的材質,不論東方、西方,小提琴、古琴,木頭的材質、厚薄,塗層的配方跟比例⋯⋯我都已經有很多維度的理解。而且是不計代價、不計成本,將我的時間、精神、精力都花在聲音的研究上。」舉凡眼所可見的各樣材質,Jack 都能說出它聲音的影響是什麼、對聲音的走向將有何變化、對不同頻段聲音會造成何種改變。「裝上這個可以提升音質,看起來很不合理:明明是琴以外的東西,但真的有差別。」而且更神奇的是:共振器改變了整個琴的共振結構後,就算拿掉共振器,這把琴仍然會「記得」那個聲音。

.為了探究聲音的差異,陳宏遠學做古琴與小提琴,從琴材、木材處理、腸腹結構、漆的配方與配件共五大面向,總結出對樂器的理解.

 

這項發明已在今年取得大陸與臺灣的專利,但在申請的過程中發生一段小插曲。

原先遭到台灣智慧財產局發信駁回,指出「申請書面上,所有對於音質優化的材質與結構,基本上都是劣化音質。」可幸的是,在台灣的發明者能夠自費到智慧財產局,申請1 小時的面詢機會。「我記得是7 月19 日,我跟審查官聊了材質、結構,以及這項發明如何在樂器上優化音質,1 個小時過後,對方說:『陳先生,我覺得你對音質的了解,遠超過我。在我面詢你之前,我傾向駁回,跟你聊完這1 小時,我傾向同意。』很奇妙,今年年初我就拿到生平的第一個發明專利。」

除此之外,Jack 對提琴的塗層也提出全新的見解,「每一把琴在我看來都是under performance,你看這把300 年的小提琴,大家都會覺得上面的漆已經乾了,但在我看來是:還在乾的當中—我稱它為『Agingprocess』。」

他所發明的「魔音專利塗層」經多位提琴演奏家證實,「每經過一個小時、一天、一周甚至更長的時間之後,這把琴的音色都還在變得更好。」

專利塗層使用於琴的不同部位,甚至是琴弓,都能夠有顯著的演奏差異。使樂器在能夠負擔的預算下,提升共振的品質,進而提升演奏的成果。

改善樂器的音質,只是Jack 研究的一小部分,他直言:「對聲音要貫通的話,一定要從既有的框框跳出去,共振是個大未來。

他將在今年建立一套自己的音質標準,並將對聲音共振的理解,延伸到聲能生命科學(bioacoustics)的領域,探究聲音對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療效與藥性。

不僅是對音樂界,對所有人來說,Jack 就如同一位橫空出世的人,秉著對聲音的狂熱,說著人們從未聽過、想過的事,但如他所言,人類下一個階段的科技文明,或許『聲音』是一個很有趣的關鍵入口。

採訪者:-邱懷瑜

Muzik 官網:https://shop.muzik.com.tw/

聲活美學

音聲療癒的專家

若想了解更多有關於「超波導引共振器」與「超波導引音質優化塗層」的相關訊息,

歡迎來函聲活美學服務信箱service@m-acoustics.net

更多聲音與生活的秘密與體驗,請和朋友分享並一起加入

 WECHAT公眾號輸入声活美学研究室

      使用桌機閱讀可掃此QRCOD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