聲音治療可能是我們最好的治療工具之一,

但卻很少人知道,也很少人有親身體驗過,

跟著我們的影片,一同揭開聲音治療的面紗!

對於聲音治療,無論你是不置可否、或疑信參半,都不可否認「聲音具有療效」這個事實。

過去我們曾分享過包括《身體是聲音控! 》、《三種讓你血氣暢通的好聲音》等有關於聲音療愈身心的相關文章,都已具備相當的科學實證。

但我們絕大多數的人,可能不曾有過聲音治療的親身體驗,因而難以理解聲音的療程與療效為何。

事實上,聲音治療遠比你想像的更科學!

這回我們將攜手聲音治療師邱麗芬(Lily),藉由她豐富的實務經驗,一同為大家揭開聲音治療的神秘面紗。

實地走訪!揭開聲音治療的神秘面紗

 🎻聲音治療不等於音樂治療

可能很多人會搞混,以為聲音治療就是音樂治療,但實際上兩者之間擁有不小差異。

Lily表示,聲音治療是通過「頻率共振」去影響身心靈,像是西藏的頌缽,通過敲擊後的餘波,去共振到聆聽者的身體,進而改變身心;而音樂治療則主要通過「旋律」去改變聆聽者的情緒,以達到放鬆狀態。

所以在聲音治療的過程中,首先必須要通過儀器分析,去尋找出每個人的專屬頻率,接著從這個頻率出發,通過聲音為媒介,輔以光波與共振器等設備,將這個頻率共振發散到身體各部位,讓身體達到動態平衡的恆定狀態。

簡單來說,聲音治療就是通過科學儀器,幫每個人找到專屬的身體頻率,並通過這個頻率去共振全身,進而達到一個身心靈和諧的狀態。

🎻找出自己的頻率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頻率,甚至你的五臟六腑都與其相關聯。

早從《黃帝內經》裡「天有雷電、人有音聲」、「天有五音、人有五藏」等字句,都說明了人不但有自己的頻率,而且這些頻率對於身體,還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力。

Lily表示,找到自己的頻率是為了要讓身體可以回到最原始的預設值,身體就像一個樂器,若每一根弦慢慢走音,那樂器發出來的聲音就不會好聽。

所以當身體走音時,就必須通過頻率共振的方式,讓身體各部位回復到最初的和諧狀態。

更值得一提的是,這個頻率也會調合我們大腦的腦電波,由於腦電波會影響睡眠、放鬆與專注等意識狀態,所以通過自己的頻率,可以驅使大腦去進行神經重塑的訓練。

這個特性也使得聲音治療對於失眠、壓力過大、喪失專注的狀況具有相當療效。

🎻通過頻率共振啟動自癒

找出自己的頻率後,接下來的關鍵,就在於如何共振到身體,並產生共鳴。

Lily表示,與身體共振的方法有很多種,像是用自己的人聲伴唱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。

人聲伴唱的療愈性在全球已有不少的實證,國際聲音治療大師強納森‧高曼(Jonathan Goldman)在《聲音療法的七大秘密》中直呼:「我們的聲音是最好的治療工具」。

另外具有國際知名度,並在全球各地推廣人聲治療的伊凡‧德‧布奧恩(Yvonne de Bruijn),也曾通過人聲吟唱,成功的讓腦中風、聽障、器官移植等患者,奇蹟的提升復原力。

關於人聲治療的相關內容,我們也將在後續文章中進行介紹,敬請期待。

Lily的聲音治療則是採用神經聲波研究中心的創辦人傑佛瑞‧湯普遜(Jeffrey Thompson)所研發的一種聲波神經系統為依據,以符合自身的頻率聲音,通過聲音、光波與治療床,來共振到全身。

Thompson曾表示,「這種頻率共振就像是全身按摩,讓音波進入全身的細胞裡,不僅能達到療癒的狀態,還能重建細胞組織。」Lily表示,這就是一種促進身體調頻的方式,讓身體自動去啟動自癒系統。

實地走訪!揭開聲音治療的神秘面紗

然而,這種的聲音治療方式,共振的效果甚為關鍵,要提高共振效果則可以通過共振耳機、共振器等設備。

在這些共振設備的加持下,不僅能加大聲音的共鳴效果,更能讓音質加大、加寬,甚至是補足原本沒有的音域。

可以預見未來在聲音治療上,共振器的硬體設備將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
🎻從療癒走向治癒

目前聲音治療的最大療效,可常見於小孩情緒不穩、專注力不足,以及成人壓力過大、睡眠失調的治療當中。

Lily表示,通過聲音來重塑小孩的大腦腦電波,可以慢慢穩定小孩的情緒,進而提升學習的專注力;而成人的部分,主要也是通過這種方式,去舒緩壓力過大所導致的焦慮情緒,而當身體進入和諧的狀態時,自然就得以舒眠。

除了上述療效之外,由於聲能生命科學(Bioacoustics)的出現,聲音治療在醫學上的定位,可能將慢慢從療癒(healing)走向治癒(cure),像是腦中風、阿茲海默症等不可逆的醫學病症中,或許在不久的將來,聲音治療就能帶來一些新的治療見解與成果。

畢竟聲音是我們最早擁有,同時也是最後失去的記憶,聲音共振與記憶間的關聯,可能仍有許多我們未知的領域,值得我們持續深入探索。

延伸閱讀

實地走訪!揭開聲音治療的神秘面紗

【Lily的個人簡介】

更多聲音與生活的秘密與體驗,請和朋友分享並一起加入

WECHAT公眾號輸入声活美学研究室

      使用桌機閱讀可掃此QRCODE

Copyright © 2019 陳宏遠 版權所有